笔翠小说 - 高辣小说 - 花重锦官城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2

分卷阅读12

    住一日,这样两边轮流住着,瞿沁瑶很快就长大了。

    清虚子这些年只收了两个徒弟,大徒弟是他路边捡的一个弃婴,这孩子命格奇硬,被清虚子在冰天雪地中发现时,本以为早已断了气,谁知打开襁褓一看,竟还活着。清虚子暗暗称奇,又算得这孩子跟自己有师徒缘份,便将他抱回了青云观,取名阿寒。

    第二个徒弟便是瞿沁瑶了。他先见瞿沁瑶命悠悠如一线,瞿氏夫妇形容枯槁,一时起了恻隐之心,便随口说出了收徒之事,心中却只有三分成算,只想着死马当作活马医,若真能救活,便算是功德一件,救不活,也是她命该如此。

    不成想瞿沁瑶合该命大,拜他为师之后,竟真的一日好似一日,不出一月,便与寻常婴儿无异了。他无奈之下,只得收下这第二个徒弟,但因是个女娃,便让她以俗家弟子的身份拜在自己门下。

    他重视大徒弟阿寒,平日里悉心教诲,恨不能将一身本领都倾囊相授,谁知阿寒看着聪明,实则蠢笨如牛,他耳提面命了十余年,还懵懵懂懂,不能独当一面。

    而原本他不怎么重视的瞿沁瑶,却聪明过人,学起东西来一目十行,远胜过师兄阿寒。

    他见沁瑶这般有悟性,便渐渐收了敷衍之心,开始用心教导,几年过去,眼看着沁瑶已经学有所成了,便想着派她去莽山对付那蛇妖,想试试这孩子的深浅。

    谁知他来找瞿氏夫妇商量,瞿氏夫妇却想也不想地一口回绝,说当初说好了孩子只是拜他为师,并没有说过要去捉妖除鬼,尤其沁瑶今年才得十四,怎能独自去捉妖?道长,你不是还有一个大徒弟吗,为何不让你那大徒弟去莽山?

    清虚子毫不退让,说沁瑶既已拜入他门下,便是青云观的弟子,学艺这么多年,早该大显身手了,至于何时去捉妖,怎么去捉妖,他这个师父自有计较,无需对瞿氏夫妇多加解释。

    总之就是,瞿沁瑶去也得去,不去也得去。

    僵持了好几日,最后到底是瞿氏夫妇败下阵来了,他们是沁瑶的亲生父母没错,但沁瑶的命可是清虚子救下来的。

    这样一份沉甸甸的恩情,别说只是让沁瑶去捉妖,便是上刀山下火海,他们也不敢贸贸然说出个不字啊。

    ☆、第10章

    瞿陈氏一边忆着前情一边打量着风尘仆仆的女儿,几日不见,女儿活像一朵水灵灵的鲜花打了蔫,头发乱蓬蓬的,衣裳好几日没换,连脸都黑瘦了许多,怎么不让人心疼。

    “还杵着干什么?”她瞪眼望向门口束手束脚站着的几个婆子,“快到膳房去传话,说大小姐回来了,叫喜贵赶快张罗着做几个小姐爱吃的菜。”见婆子领命要走,又补充道:“先把温着的雪梨燕窝粥端一碗给小姐润润嗓。”

    吩咐完,又转头对沁瑶说道:“一会喝完粥,你先回房好好梳洗梳洗,晚膳的时候咱们娘几个再好好吃点东西。”

    “嗯!”沁瑶乖巧地点头,想起什么,问:“娘,怎么不见哥哥?”

    瞿陈氏脸上浮现一层愁容,叹息道:“又病了,你出门那日晚上便有些咳嗽,这几日越发重了,你又不是不知道,每年开春,你哥哥这一场病怎么都躲不了。”

    沁瑶闻言,忙回身打开自己随身带着的小包袱,先掏出一个绢布包着的物事,不经意往包袱里一看,底下竟有厚厚的一叠“飞钱”。

    这叠飞钱数目相当可观,上面工工整整地印着随到随取的字样,看起来跟她在莽山上见到的那叠没有任何区别。

    咦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,她明明已经谢绝了那位公子呀?

    她皱着眉头想了又想,是了,从莽山回来时,路上曾几次跟师父到路边酒肆买食,马车停在路边,一时无人看管,想来多半是那个时候了。

    可师父和她都不是泛泛之辈,师父尤其精明多疑,能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将飞钱放入她包袱中,对方的身手可想而知了。

    瞿陈氏见女儿包袱里蓦地多出一大堆飞钱,女儿神色又隐约透着不安,她忙急问道:“阿瑶,这些钱是从哪来的?是不是出了什么事?”

    瞿沁瑶心一紧,母亲本就不赞同她一个好好的女孩当什么道士,若知道自己还在莽山中撞见了一群陌生男子,怕是得气得立时去找师父算账吧?

    “没什么。”她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道,“这些钱是师父预备拿回观里的,想是走的时候太匆忙,便落在我这儿了。”

    瞿陈氏狐疑地盯着女儿看了又看,见女儿神色坦然,不似作伪,便勉强将悬着的心放回了肚子。

    “这么多钱可不是小数,小心别弄丢了,你先放在母亲这儿,等你哪天要回青云观,母亲再还给你。”

    瞿沁瑶早料到母亲会这么说,她嘟着嘴将那叠飞钱奉给母亲,想起什么,一拍额头道:“瞧我,差点把正事忘了”,忙回身将那枚用绢布包着的蛇妖内丹呈给母亲看,眼中隐隐绽出欣喜的光芒:“母亲,哥哥的病有救了!”

    用晚膳的时候,瞿恩泽回来了,见到沁瑶,悬着好几日的心总算放了下来。听说沁瑶带回来的蛇妖内丹能救大儿子的病,他更是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,女儿长大了,不但学了一身本事,还能为着家里的事分忧解难了。

    一家人心情澎湃地吃完晚饭,捧着丹丸去找子誉,刚进院子,就听到屋内传来一阵刺耳的咳嗽声。

    瞿沁瑶听着这咳声仿佛要将五脏六腑都一起咳出来似的,心里一阵难过,忙急走两步进屋,果见哥哥子誉正坐在床前咳得上气不接下气,脸庞都憋得有些紫胀。

    大丫鬟海棠在一旁执着痰盂,边帮子誉抚背边温声劝道:“不是奴婢劝您,您眼下正病着,正是需要调养心神的时候,又何苦非得强撑着看书?您自己不还常说么,用功不在一时呀。”

    瞿沁瑶目光落在床旁的春凳上,果见凳上放着厚厚的一摞经史子集,她暗暗叹气,哥哥子誉继承了父亲的读书天赋,自小就爱用功,启蒙的于先生曾说哥哥“小小年纪便文理可观,前途不可限量矣”,是个难得的神童。可惜生就了一副病弱的身体,一年里有大半时间在生病。

    十六岁时,哥哥强撑着下场,拼了半条命中了个举人,可之后身子便每况愈下,别说继续参加科举,就连平日里出门走动都勉强得很了。

    父亲见哥哥如此孱弱,早已经歇了让哥哥出仕的心思,可哥哥生性要强,怎肯在家做个躲在父荫之下的无用之人?是以平日里没少背着父母发狠用功,只盼着随着年纪渐长,身子能争气些,有朝一日赚取功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