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154
书迷正在阅读:未来之亲传弟子、影帝那炼丹的闺女、风和日丽的你、三少爷养歪记实、作为一个普通人生在你们家我也很绝望啊[综]、爱妃别逃、你是我的恋恋不忘、情深似海、笔说你暗恋我[重生]、被嫌弃的胖子的一生
细细分析过后,更进一步落实了心中猜想。假若真是皇太子,那对方为何无缘无故,就突然派人却夜探鞑靼王都?电光火石间,他想起王泽德,想起京郊庄子被围剿,再联想松堡之役。最后,他联想到数年前与鞑靼可汗的交易。这事儿毫无佐证,细细分析之下,皇太子也不可能探得这个绝密的消息。穆怀善左思右想,都不认为东宫能仅凭王泽德及一个郊外据点,就能深入至此。这才过去几个月时间?他摇头,开始思索其他可能。只不过,穆怀善虽否定了自己的猜测,但不知为何,他心里却始终惦记着,不管怎么思索,最后不知不觉会绕回来。他其实是一个很相信自己直觉的人,因为,他的直觉在绝大多数时候也是正确的,甚至在战场上救过自己不止一次。穆怀善靠在太师椅上,罕见的举棋不定。相信分析呢?还是相信直觉?外书房的烛火亮了一夜,直到晨光微熹之时,一直安静坐着的他动了,倏地睁开眼,沉声唤道:“来人。”心腹穆德立即推门而入,“属下在,请主子示下。”“你立即传信临江侯,并让他转告皇后,鞑靼王宫遭刺客夜探,来人应是东宫麾下。”猜疑只是穆怀善本人的事,既然他决定已下,口气便十分笃定,语气不容置疑,听得下面的穆德脸色十分严肃。最后,他亲笔写了封书信,用火漆封了口。“皇太子似乎已发现了松堡之役真相,让他们再次设法,将当年那信笺取回来。”作者有话要说: 亲亲们,明天见哦~(*^▽^*)爱你们哒,咪啾~92、第九十二章一纸密信,从大同发出,很快抵达京城临江侯府。纪宗文大惊失色,“腾”一声站起,宽袖带翻了茶盏,刚沏好的热茶guntang,全浇到他衣袍下摆上,他却浑然不觉。他心脏狂跳,手足有些冰冷,勉强定了定神,将信笺掩下,吩咐道:“赶紧的,立即将魏王陈王请过来。”“是的,侯爷。”答话的人,是新任临江侯府大管事纪升。前大管事纪祥回乡探亲得了天花疫病,病逝在家中没有回来,于是,他便升了一级顶上。他不敢探寻主子失色的原因,立即遣心腹出府,打马往两处王府而去。纪宗文要立即通知皇后,但这等机密,他不会交到任何一个心腹手里。于是,传话人选就仅剩两个外甥了。魏王与陈王,当年也为此事传过信,虽当时他们年少,没有参与其中,但事情真相却是知道的。毕竟当年魏王已经十五,陈王也十三了。在皇宫,这年纪早不是小孩子。二人迅速赶到,匆匆进了外书房,舅甥三人闭门密议。很快,魏王陈王便出了临江侯府,面色沉凝,急忙往皇宫方向而去。“什么?”魏王陈王进了坤宁宫,皇后见他们面沉如水,也不多说,立即屏退所有宫人太监。两儿子带来的消息,却如一道惊雷劈下来,让她脑中片刻空白,“竟有此事?”魏王蹙眉点了点头,“也不知,东宫究竟获悉多少线索?”这事儿,其实仅是穆怀善本人的猜想,不过他言之凿凿,在几人当中已掀起滔天巨浪。这小弟弟虽一贯不按常理出牌,办事随心所欲,不过他很聪明很有能耐,不管大事小事,只要插手的就没出过岔子。皇后对他还是笃信的,“那你小舅舅怎么说?”“小舅舅信笺上说,他那边并没有动静,皇太子可能是从另一边察觉这条线索的。”从皇后这边入手,就绕不开穆怀善,他一贯谨慎,耳目不少,既然没有察觉异常,那东宫碰触过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况且当年那事太隐蔽,一环扣一环,外人插手,也不是那么好抽丝剥茧的。他虽最终相信自己的直觉,但却不认为是自己这边露了破绽。因此他觉得,东宫奔鞑靼王宫而来,若是为了信笺,那应该是从其他方面得到的消息。毕竟鞑靼那边,新可汗当年暗通大周某方势力,最终取得汗位,虽并未广而告之,但到底并不是个绝密消息。只有这样,一切表面现象,才能合理地串联起来。也就是说,皇后一党的身份很可能还未暴露。母子三人的心定了定。陈王此时也顾不上自己的小心思了,立即接话道:“母后,儿臣认为,小舅舅所言是上策,我们应立即设法,从那边把信笺取回来。”“太子能耐,一贯不容小觊,万一被他抢了先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现在很可能还未暴露身份,但若没有尽快把信笺取回来,那就难说了。“你们说的是,确应如此。”皇后郑重点了点头。实际上,当年那场战役过后,她与临江侯何尝不知那信笺是隐患?合作成功后,自然是尝试过取回来的。只是新可汗也不是傻子,这么一个日后可能派上大用途的把柄,哪能轻易给还回去?若真要退还,也不是不行,那必须用更大的利益来交换。当时可汗提出的条件,就是让纪后一党设法帮助他,在大周北疆某几处关卡制造混乱,好让他混淆视听后,再悄悄将自己的细作推上早已看好的位置。通俗点说,就是为了鞑靼细作的上位,大开放方便之门了。对于鞑靼可汗而言,魏王能不能称帝很难说,日后变数大的去了,不如现今讨些实际的好处。那皇后临江侯答应了吗?当然不可能。此事与围困松堡,并铲除纪宗庆楚立嵩等异己,已完全是两码事了。松堡的结果是二人乐见并可控制的,而前者则不然。鞑靼可汗点的地方,都是边卡要塞,一旦在要紧地方埋下不确定因素,日后若发生大战,很可能影响很大。哪怕细作并没有占据高位,只当个守城门的小卒,也够呛的。一旦这些雄关被破,京城便危矣。大周在,他们才是皇后皇子侯爵,一旦大周被鞑靼蹄铁所灭,他们就只能是亡国奴。不要说,皇后一党当时并无法触及那几个关卡,即便真碰触到了,他们也无法答允。条件谈不拢,于是,这件事便搁下。一晃眼过了三年多,直到今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