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翠小说 - 言情小说 - 女主不干了(快穿)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45

分卷阅读45

    能瞧出鸳鸯的模样来。

苏苑寄情于鸳鸯,苏老三就只能寄情于山上的猎物了,周家小子走了,就意味着没人需要他探路、放哨了,没了各色各样的糕点、蜜饯、鸡鱼rou,他就只能靠自个儿解馋了。

苏老三挖陷阱的本事是跟着二丫学的,早就已经出师了,他现在算是半个农人,半个猎人,时不时还会挤出时间去水潭子里摸鱼。

一部分拿来吃,一部分拿来卖,现在天气热,东西放不住,银子却是能放得住的。

苏苑不去地里干活,也不去山上打猎、挖野菜,平时在家也就是做点绣活,然后跟着崔氏学做饭。

她也不是吃闲饭的人,每个月往家里交二两银子的生活费,就算是没有六郎给她的银票,她自己手里的银子也够花,以前是想着攒下来做本钱,现在还是想着多学点本事。

比如做饭,两辈子了,她也就是会泡个泡面,旁的吃食根本就不会,做连碗都没刷过。

这些都是要学的,万一将来用得到呢,上辈子她要是能记下几个糕点方子、菜谱,这辈子也就不愁没技术做生意了。

又是学着绣东西,又是学着做饭,就算是苏老三不说,崔氏也觉得自家姑娘这是心里有人了。

这孩子从小就听话,三岁的时候赶得上人家六岁干的活多,如今九岁了,也跟十几岁的小姑娘一样开窍了。

崔氏心里头说不上来是什么滋味,二丫要是个男孩该多好,娶个媳妇回家来,也就用不着嫁出去了。

说实在的,自从二丫做了当家人,她才能每天都吃饱饭,手里的活也比之前少了,只干自家人的活,不用被别人使唤来、使唤去。

二郎虽然是男孩,可却没有二丫的本事,将来她和老三跟着二郎过,肯定不如跟着二丫过自在。

第26章种田文里的女主(8)

三房分家的时候是刚刚秋收完,如今却已经收完了分家后的第一茬粮食。

苏苑也去帮忙了,秋收跟春耕不同,跟平日里除草、抓虫子也不同,秋收是要赶时间的,庄稼一熟,趁着天气好的时候,就要赶紧收割回家,不能被耽搁。

辛苦大半年种来的粮食,若是因为收割不及时,造成一部分粮食的减产,那可真是要把人心疼坏了。

今年年景甚好,是个丰收年,家家户户这段时间都扬着笑脸。

伴随着丰收的喜悦,又一个喜信传遍十里八乡,那就是周先生的小儿子考中了秀才,场场头名,虽然是秀才,可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丁的举人老爷了。

在京城,三年一次会试,连进士都不怎么稀罕了,可在这里,举人已然是凤毛麟角,几年甚至是十几年才能出一位进士。

周怀城小小年纪就已经是秀才了,而且每一场都是头名,只要不是江郎才尽,那将来一个进士的功名还是可以展望的。

周村包括附近村子的村民,压根就不需要展望未来,光是出了一位秀才公,就足够喜气洋洋、奔走相告的了。

“大喜事儿,正好有昨天我从山上拎来的野兔子,孩他娘你把兔子炖了,我再去杀只鸡,可惜就是没有酒。”

话虽这么说着,苏老三脸上可不见有任何遗憾的地方,他可是秀才公的未来岳父,还能少得了酒喝。

要说还是二丫看人准,他当初可没觉得这小子能考中秀才,只觉得穿得好、长得好,家里头条件应该很不错,没想到的是本人还这么争气。

崔氏不是个傻子,苏老三前脚听人家说周村出了位秀才公,后脚就说有喜事儿,张罗着要大吃大喝,前后一联想,就知道二丫心里头的那个人肯定跟周村的秀才公有关系。

要么是秀才公的亲戚,要么就是跟秀才公在一块读书,要不然苏老三也不能激动成这样,又是炖兔子,又是杀鸡的,快赶得上过年了。

“你老实跟我说,人家中秀才,那是人家家的大喜事,跟咱们家有什么关系?”

‘封口费’吃了那么多,苏老三嘴还是挺紧的:“这不就是隔壁村子的,大家伙乡里乡亲的,以后这位要是当了什么官儿,也能罩着咱们这些……乡亲。”

崔氏撇了撇嘴,还乡亲呢,应该是亲戚才对,能有秀才公做亲戚,二丫相中的那人,想必家里条件也不错。

也是,这孩子自从伤着脑袋之后,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的事儿,这是投胎不能选,不然也早就投到富贵人家去了。

“我把兔子给你炖了,这鸡咱就不杀了,虽然是喜事儿,但没喜到这份上,好不容易养大的鸡,留着等过年再杀。”

苏老三刻意绷起脸,声音里却透着掩饰不住的愉悦:“你知道什么呀,听我的赶紧把鸡杀了,除了去年分家分到四亩地,我这么些年还没遇到过这种大喜事儿呢,养鸡不就是留着吃的,杀杀杀,放心杀,一会儿我去跟二丫说。”

周怀城中秀才,这最应该高兴的两家人,除了周家,那就是他们苏家。

不就是一只鸡吗,他好日子还在后头呢,周家小子没考上秀才公之前,都能舍得拿那么多好东西了,现在考上秀才了,那拿来的东西肯定比之前更好了。

苏老三小算盘打的精明,还有人的算盘打的比他更精明。

周怀城考中了秀才,那就说明周先生教书确实是个有能耐的,虽然人家是个童生,但却是实打实的教出来一个秀才,苏大郎也是周先生的学生,只是上学的时间短,若是学个几年,那就应该跟这位秀才公一样。

苏家人送孩子去读书为的就是光宗耀祖,以前那还只是想象,现在有了周怀城这个例子,这份想象感觉就更靠谱了。

以前送苏大郎去读书,那还只是苏家老两口和苏家大房的主意,现在连二房都觉得合适了。

这两口子求子多年就只得了一姑娘,就这那也还是老天爷垂怜呢,两口子也不奢望能再怀上个孩子了,好好把四丫带大,将来养老靠的还不是……大侄子。

自己没有儿子,大哥和三弟也都只有一个儿子,谁也不可能把儿子过继给他,养老可不就只能指望侄子了。

大侄子跟二侄子,还是指望大侄子比较好,大侄子是他们两口子看着长大的,二侄子都已经分出去了不说,瞧着也是个没出息的,除了种田,也就是上山捉个兔子、摸只鸡,一辈子也就这样了。

不像大侄子,瞧瞧现在周家有多风光,将来他们苏家就会有多风光。

不过现在,基本上没几个人把周家和苏家联系到一块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