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46
。 “你真厉害!不过你怎么喝了冰水?” 姜静姝把昨天来日本的经过和他说了一遍。 “日本我很熟悉,有时候我带你出去玩吧。” 姜静姝笑了笑,拿着剧本在他脑袋上轻轻拍了一下。 “先把第一场过了再说。” 熟悉之后,太一的表现明显好了很多,至少不会再出现看着她连一句话都说不清楚的情况。 过了几遍,天气又开始下起了雨,姜静姝不得不停了下来,她看了一眼自己手腕上的腕表。 “时间也不早了,我们去片场吧。” 太一点了点头。 姜静姝撑起了伞,太一没有带伞只能和她挤在一把伞下,恰好姜静姝今天带的伞是把单人伞,一个人撑着还行,两个人就明显笑了,两个人的肩膀都在伞外淋着雨。 姜静姝把伞侧了过来,往太一那边偏了一点。 “你不用这样,我是男子汉。”太一拿着伞柄往姜静姝那边推了一点。 姜静姝笑了笑,手掌搭在太一的肩膀上往自己这边勾了一点。 “站近点就不容易淋到了。” 片场并不是很远,等到姜静姝和太一到的时候,剧组人员便来得差不多了。 姜静姝又问了一遍太一。 “台词记清楚了吗?” 太一抱着剧本点点头。 “放轻松。”姜静姝笑着拍了拍太一的肩膀,“加油!” 姜静姝站在庭院的中心,深吸了一口气,仰起了头。 ‘砰’的一声,窗户打破了一个大洞。 杜若筠吓了一大跳,昨晚被殴打留下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,让她的反应有些迟钝。 杜若筠惴惴不安的向前走了几步,她才刚来日本没有多久,连一句日语都不会说,她心中不安,想着万一遇到了不法之徒该用什么话来呼救。 围墙外传来悉悉索索的声响,杜若筠下意识的握紧了自己的手。 出乎意料的,围墙外冒出了一个小脑袋。 男孩子的脸上还带着爬墙擦上的白灰,额头上的汗珠反着光,大大的眼睛就这么和她对上了视线。 杜若筠一愣,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她已经问出了一句。 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 男孩明显听不懂她的话,露出困惑的表情。 杜若筠想了想,说出一个单词。 “name……” 男孩子这次听懂了。 他趴在墙上说出了自己的名字,出口之后看到对方迷茫的望着他,男孩子懊恼的叫了一声,翻过墙从一旁的花丛里折下一根枝桠,慢慢在地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。 日本的人名大多就和中国的繁体字一样,杜若筠这次看懂了。 她叫了一声。 “太一?” 男孩子摇了摇头,矫正她的读音。 “太一!” “卡!”郑导举起了手。 和姜静姝对视的太一立马红了脸,向后退了好几步。 “你比昨天好多了。” 郑导笑着冲太一点了点头。 姜静姝松了一口气,太一状态好了起来,接下来的拍摄就不会那么吃力了。 她趁休息的时候拿出手机给艾瑞克发了条微信。 “现在在干什么?” 很快,艾瑞克就回了一条。 “吃饭,想你。” 发完之后,也不知道他是用的什么输入法,还发了一条粗粗的黑线过来,顶头标着两个字,血量。 姜静姝笑了,发了一条。 “这是什么?” 艾瑞克:“我的血量。” 姜静姝一愣,随后艾瑞克又发了一条微信。 “想你的第一天。”后面跟着的黑色粗线瞬间少了一截。 姜静姝没忍住,托着手机哈哈笑了起来。 这边还没聊一会儿,第二场就接着开拍了。 姜静姝放下手机站了起来。 太一抱着剧本跑了过来,小声的问道。 “你刚才看了什么,看起来挺开心的。” 姜静姝挺想给他秀下恩爱的,但又想起吴迪嘱咐的话,只能硬生生憋了回去。 “没什么,就是看了一个笑话。” 太一好奇道。 “什么笑话啊?” 姜静姝看了他一眼,笑道。 “黄-色笑话。” 太一这会儿不问了,但脸红了起来。 接下来的就是,太一向杜若筠拿回棒球的那一场。 姜静姝刚开口和太一说了几句话,郑导迅速就喊了一声。 “卡!姜静姝你的表情不对。” 姜静姝一愣,随后认真起来。 但就这么拍了几次,总是感觉不太对,台词是都记得,但就是不怎么入戏。 郑导把姜静姝和太一叫到跟前。 “太一你是感情投入的太多,而姜静姝你是感情投入的太少,剧中杜若筠对太一是存着一种精神的依托,你们这演的都反过来了。” 姜静姝也发现了这个问题,她正想着该怎么办的时候,一旁观看的吴迪走过来提醒道。 “要不……你把太一当作艾瑞克试试看?” 等到再次开拍的时候,太一突然发现姜静姝整个人气质都变了。 她眼神变了,不再是那种淡然无谓,仿佛是融化了的冰块,留下一摊水荡开一圈一圈的波纹。 太一愣住了,他感觉到姜静姝的手掌放在他的头顶上,一路慢慢的滑了下来,另一只手掌心里捏着棒球。 太一努力控制着自己不要脸红,但心脏却控制不住的怦怦直跳起来。 终于,这一场拍过了。 姜静姝松开了手,对他笑了笑,随后她转过了身。 郑导扫了一眼太一通红的脸蛋,向姜静姝说道。 “感情投入的不错,但我叫你是投入感情,而不是去摸太一的腰。” 姜静姝干巴巴的笑了几声,她刚刚把太一当作艾瑞克了,一不小心没控制住就动起手来。 终于结束了上午的拍摄,姜静姝松了一口气。 一旁站着的助理给她递了一瓶水,吴迪把手机递给了她。 “刚刚总经理给你打电话了。” 一听是叶秉文给她打电话,姜静姝就觉得背后一凉。 她看了一眼手机屏幕,出乎意料的叶秉文是打的国际长途。 姜静姝想了想,还是用q-q电话打了回去。 叶秉文:“